茶歇的词语来历

“茶歇”一词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兴现象,反映了时代的变化,并满足了人们交际用语的需要。

茶歇一词首先,从词源上看。打开1989 年出版的《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》,我们发现其中有一个词为“tea break”, 意指(in an office, factory,ect)short period when work is stopped for tea drinking —— 喝茶时间( 办公室、工厂等处),即让工作人员喝茶的短暂休息时间。
茶歇

与“茶歇”一词稍加对比,我们就不难发现,它们正是一对孪生兄弟:“茶”对应着“tea”,“歇”对应着“break”。显然,“茶歇”正是从“tea break” 意译过来的一个外来词。就像“马力—horsepower”“冰箱— icebox”“黑板— blackboard”“热线— hotline”“足球— football”等意译词一样,“茶歇”不仅内部的语义组合同外语原词完全对应,而且连结构形式也完全相仿,我们不妨把这种意译形式的词称为“直译词”。看来,正是语际的交流为新词的创造提供了依据。其次,从结构上看。“茶歇”采用的是一种词根复合的构词方法。词根复合法往往具有较强的语义解读效果,如当人们看到“茶歇”一词时,很容易就能解读出该词是“喝茶”+“歇息”的组合。这种“用料”节省、表意明确的构词方法,完全符合现代汉语词汇的造词规律,且具有极强的能产性。从语音形式上看,“茶歇”一词也符合汉语构词双音节化的特点。正是复合式、双音节这两项切合汉语词语结构规律的特点,构成了“茶歇”一词重要的结构理据。再次,从词义上看。新词的生成往往还会受到词汇系统内部语义关系的制约,如“空位”“占位”等因素。我们知道,语言系统的不自足性造成了词汇系统中的“空位”现象,并由此带来了“补位”的需求。作为一个具有严整细密结构的网络,词汇系统中各组成成员的排列、分布及相互间的关系等,都有着特定的序列和要求。因此,语义系统中如果某一方面出现了抵触,就会形成某种“占位”现象,并且对正在“孕育”的新词产生影响。上述“空位”“补位”“占位”等因素是词汇系统语义关系的基本原则,同时也是制约新词生成、词汇发展的重要因素。不难看出,正是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这种“主办方在会议的休息时间提供给宾客饮品和茶点的现场服务”新事物,使词汇系统出现了“空位”,而“茶歇”正是人们对这一“空位”现象的“补位”。“补位”虽然采取了直译的方法,但仍有“茶休”“茶饮”“茶聊”“茶话”等多种选择,而人们之所以选中“茶歇”一说,恐怕也正反映了词汇系统中语义网络的“占位”原则。语言外部的理据考察“茶歇”一词的语用环境,我们发现,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背景构成了它坚实的言外理据。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科技不断创新、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,几乎每天都会有许多新物种被发现,都会有许多新产品问世、新事物涌现、新观念形成。“茶歇”正是我们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极富人性化色彩的新的社交方式。如前所述,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会议组织者、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有了“茶歇”的意识。在会议期间或工作时间内安排15~30 分钟的“茶歇”短休,一方面缓解人们体力上的疲劳,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;另一方面消除人们的精神疲劳,并方便人们借此形式轻松地交流思想、传递信息。显然,“茶歇”一词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兴现象,反映了时代的变化,并满足了人们交际用语的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