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始宴会方式形式
宴会作为一种多人参加的饮食聚会,采用的是同餐共食制,这种食制并不是后来人们的发现和创造,它的原初形态植根于人类原始社会的集体生活之中。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,
宴会作为一种多人参加的饮食聚会,采用的是同餐共食制,这种食制并不是后来人们的发现和创造,它的原初形态植根于人类原始社会的集体生活之中。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,集体生活一直是人类社会生产进步的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条件。人类从通过采集、狩猎和捕鱼等方法从大自然界谋取食物,到发明农业和畜牧业逐步转型为生产性经济,人类社会组织结构由不稳定的松散的血缘家庭,发展成为较为稳定和牢固的生产共同体———氏族公社,实行原始共产主义。人们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,共同劳动,获取食物。共同劳动所获得的收获物都是公有的,是集体的财产,每一个成员都对这种财产享有平等的权利,实行平均分配和共同消费。这种社会生产组织和生活单位,一方面为共食制提供了基本的物质保证,另一方面又在某种意义上使得共食制成为加强群体成员之间的联系、认同和凝聚的特殊手段。考古发现证明,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常常发现烧骨和许多砸碎的骨头,其中往往以较温顺的鹿类为主,又在北京人的灰堆中发现了许多朴树子,这些也都是当时存在狩猎和采集经济的证明。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已经遍布全国各地,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发现,合葬墓流行,且随葬品很少,说明这个时期母系氏族制的充分发展,共同劳动、同餐共食,仍然是最基本的生产、生活方式。民族学资料为此也提供了例证。如摩梭人保留了较多的母系制,基本生活单位为母系大家庭,实行共居制,集体生产,共同消费,男不娶,女不嫁,过着走婚生活。大家庭的消费是由女家长主持的,她先做好饭菜,就餐时,全家庭的人都面对火塘,按性别坐成两排,然后由女家长主持分配食物,每人可得到一份饭,一份菜,如果吃肉,则给每个人一块腊肉。独龙族、拉祜族、珞巴族保留了父系大家庭的形式,也是共同劳动,共同消费,每个家庭公社都有一个主火塘,供炊事之用,然后由主妇分食,饭菜按人分配。追溯人类一百几十万年同餐共食的生活方式,显然不能据此简单草率地认定这就是宴会,但是却可以追溯宴会饮食方式的由来,今天人们所熟悉的宴会饮食方式,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脱胎而来的。